首页
网站无障碍 本站已支持IPv6网络
 
当前位置:首页>>检务公开
2024年临西县人民检察院检察专项报告
时间:2024-07-04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临西县人民检察院

关于“燕赵山海·公益检察”护航美丽河北建设专项监督工作情况的报告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临西县人民检察院向会议作关于“燕赵山海·公益检察”护航美丽河北建设专项监督工作情况的报告,请予审议。

2023年3月,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部署要求,省检察院决定在全省检察机关部署开展“燕赵山海·公益检察”护航美丽河北建设专项监督,聚焦“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态资源”四个领域,充分发挥检察公益诉讼职能作用,推动实现天蓝、地绿、水秀的美丽河北。专项监督开展一年后,2024年3月,省检察院又部署开展“燕赵山海·公益检察”之守护食品药品安全专项监督,锚定人民群众普遍关切、社会反映强烈的食品药品安全领域损害公益突出问题,通过加大食品药品安全领域公益诉讼办案力度,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专项监督开展以来,临西县检察院认真落实省市检察院工作部署,因地制宜、深化协作,取得了阶段性工作成果。截至目前,我院共受理破坏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案件线索59件,立案59件;受理食药领域案件线索4件,立案4件。其中大气环境领域9件、水环境领域7件、土壤环境领域18件、生态资源领域25件、食品领域3件、药品领域1件;发出诉前检察建议58件,起诉3件。挽回被毁损、非法占用的耕地94.23亩,法院判决追偿环境损害赔偿金、治理修复费用470.78万元,督促治理恢复被污染水源地9处,清理被污染水域面积76.61亩,督促清除处理违法堆放的各类生活垃圾1300余吨,诉请惩罚性赔偿金13万元。我院先后被评为河北省“燕赵山海·公益检察”护航美丽河北建设专项监督工作先进集体,荣获全省检察机关燕赵山海·公益检察”护航美丽河北建设专项监督集体三等功。

一、健全协作机制、凝聚社会合力,推动形成内外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一)建立检察一体化履职机制。制定《关于建立公益诉讼一体化办案机制的指导意见》,抽调2名员额检察官和3名检察官助理组建专项监督“专办+专研”办案团队,实行“提前介入+捕诉一体+修复治理”一体化办案,综合履行刑事处罚、民事追偿、行政督促、公益保护等职能,努力形成上下一体、横向协作、整体统筹的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格局。

(二)建立跨区域协作机制。2023年7月,由临西县人民政府和我院承办的冀鲁两省七市及沿线23个基层检察院参与的京杭大运河公益诉讼检察跨区域协作联席会议在临西召开,通过跨区域司法协作,构建起大运河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同下一盘棋”的大公益诉讼检察格局,河北日报对该做法进行报道。

(三)建立检察与行政联动机制。以司法办案为中心,与县河长制办、邢衡河务局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充分运用“检察长+河长制”工作模式,着重解决具体案件中职责交叉、多头管理等问题,推动形成合力,实现双赢多赢共赢效果。

二、立足检察担当、盯紧县域定位,擦亮“千年古郡 大运临西”金品牌

 (一)科技赋能助力案件办理。建成公益诉讼检察大数据智能化应用平台并投入使用,实现案件线索自动上门、案件线索准确输出、案件办理一体化指挥调度。依托随手拍小程序等6个模块,共推送案件线索65条,立案33件。研发的执业药师“挂证”治理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筛查出43名执业药师、64家药品经营企业涉嫌违法“挂证”,督促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对相关人员和药品经营企业依法作出相应处理,该模型获全市推广,经验做法被省检察院“检护民生”“燕赵山海·公益检察”专刊刊发。

(二)谋划具有临西特色专项监督。针对轴承清洗加工、镀锌除锈家庭作坊违法排污案件“年年办、年年有”问题,我院在剖析研判近年来办理的多个轴承加工作坊污染环境刑事案件基础上,向县环保部门及有关乡镇政府发出涉污染环境案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督促其深挖彻查案件线索,以个案为支点,推动行业性、区域性问题系统解决。

(三)开展保护水资源集中攻坚行动。依托“河湖长+检察长”工作机制,以水资源涵养与保护为重点,依法对农田种植草皮地下水超采、水资源保护区内畜牧养殖场污染水源等问题开展专项监督活动。先后与环保、自然资源与规划、属地乡镇政府等有关部门进行磋商,制发诉前检察建议。2023年,我县深层地下水位同比回升1.75米,在地下水位检测数据县级排名全省前十、邢台市首位。

 三、加大监督力度,强化综合履职,通过高质效办案彰显专项监督整体成效

(一)创新工作模式,打造精品案例。践行恢复性司法理念。对符合条件的坚决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要求被告人修复环境、赔偿损失,达到既惩治犯罪又修复环境的办案效果。办理的闫某某等7人跨省市非法向运河内倾倒有毒有害固体废物污染环境案,在追究其刑事责任的同时,依法提起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要求被告人赔偿生态修复处置费30余万元。办理的任某某跨省偷排960余吨工业废水污染环境案,依法追究相关人员刑事和公益损害双重责任,要求其赔偿案涉危险废物处置费465万元。

(二)借助“外脑”智慧,增强办案效果。聚焦乡村沟渠坑塘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难题,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特邀检察官助理及益心为公志愿者参与办案,组织参加现场实地勘察、案件研判,推进检察建议从程序办理向实体性落实落细转变。目前,已督促治理恢复被污染水源地13处,清理被污染水域面积5.07万平方米,协同构建了包含水塘在内的乡村生态管理长效机制,提升乡村“颜值”。

(三)加大宣传力度,引发社会共鸣。在商超银行、公交车站、广场路口等场所选取12块数字大屏循环播放宣传视频,悬挂宣传展板391处;在社区、乡村集市等场所张贴宣传海报4000余张,组织“燕赵山海·公益检察”主题开放日2次,营造了浓厚的专项监督社会氛围。将京杭大运河公益诉讼保护融入临西“乱弹”剧种制作短视频《大运河畔》,实现运河文化与公益诉讼工作深度融合,被省院写入公益诉讼宣传工作纪实。以林某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为原型拍摄的微视频《小心!这款咖啡检出危害性成分》入选最高检法制题材微视频《案“鉴”》栏目,分别在最高检、人民检察和河北检察微信公众号刊发。

四、当前专项监督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在回顾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专项监督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公益诉讼指挥平台功能有待完善,队伍素能仍需提升以满足新时代办案要求;二是有影响力、社会效果好的大要案还不多,与其他单位之间信息共享、资源共享还不够;三是一体化办案机制还没有真正形成,办案不均衡、办案质效不高等问题仍然存在。

五、下一步工作措施

生态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是关系亿万群众身体健康的民心工程。我院将以此次审议为契机,虚心接受并认真贯彻执行县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强化使命担当、能动履职尽责,坚决筑牢生态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司法防线。

一是从群众关注反映强烈的问题入手,加大法律监督工作力度。在食品安全方面,从农药残留超标,掺杂掺假,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等问题入手,及时督促查处一批案件。在药品安全方面,从群众反映强烈的生产销售假药劣药,违规销售使用激素、麻醉、精神药品和过期药品等问题入手,聚焦生产、流通、使用等重要环节,强化举措,重拳惩治。

二是盯住危害群众健康的违法犯罪活动,着力办理一批重大案件。牢固树立啃硬骨头办理大案意识,围绕社会曝光的重大事件、食药安全引发的群众重大矛盾纠纷、食药安全引发的重大舆情等问题,密切关注问题发展动态,深入分析研究深层次问题,准确把握办案时机,着力办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反响大的重大案件。

三是针对行业或品牌产品中的突出问题,推动个案监督向类案监督转化。通过强化个案剖析、学习借鉴外地经验等方式,有效捕捉行业或品牌产品中突出问题,并有效加强摸排调查、综合研判、建立监督模型等工作,查找办理类案的可行性,为开展类案监督或区域治理创造有利条件。